鄂托克前旗:三个“精准”绷紧防灾减灾“弦”筑牢安全发展“堤”
作者:阿梅
来源:鄂托克前旗
添加时间:2023-08-04 10:54
防灾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防灾减灾工作精神,鄂托克前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气象预警、灾情核查和科普宣传上聚焦三个“精准”,合力筑牢防灾减灾坚实堤坝,为全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精准气象服务,跑出预警“加速度”。“2023年04月27日15时21分发布的预警信号为大风黄色预警信号......请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各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由于天气原因,立即通知监管企业高空作业一律停止作业!”“2023年4月27日发布的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及霜冻蓝色预警信号......”0点02分,上海庙镇灾害信息员张某某的手机短信提醒后,报警电话又响了起来,“滴滴滴…”灾害信息员微信工作群中同步发来紧急通知,他立即行动起来,对辖区居民开展“叫应提醒”服务。近年来,鄂托克前旗聚合力,提效率,构建应急、气象、水利、交通、住建等多部门会商研判和旗、镇、村三级应急响应机制,通过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体系,确保各类灾害预警信息发得出,老百姓收得到。今年以来,旗防灾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及时、准确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50余条,“叫应”相关责任人15次,充分发挥着“消息树”“前哨站”作用,跑出预警“加速度”,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送到“最后一公里”。
二是精准灾情核查,打出核灾“组合拳”。遭遇暴雨袭击,昂素镇阿日赖嘎查部分道路冲毁、电力供应中断、牧民牲畜被困时;遭受冰雹袭击,昂素镇巴音乌珠嘎查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损时;上海庙镇多日未降雨,出现旱情时,正是旗防灾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最忙的时候。不论天气好坏,不管时辰迟早,只要有灾情报警,调集物资、灾情评估、拍照取证、统计上报等工作有条不紊,顺畅开展。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主动协同农牧局、科技局、水利局等部门,积极构建市、旗、镇、村四级网格化灾情报送体系,完善了全旗4个镇85个嘎查(村)、社区全覆盖的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通过线上培训、现场指导、集中辅导等方式提升灾情信息员理论素养和能力建设,严格遵守“实事求是 准确无误”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制,精准灾情核查,对损失情况、具体项目、数量及损毁程度等如数上报,全旗灾情核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今年以来,开展灾情核查18家次,通过全国自然灾害灾情报送系统上报1场次,为申请本年度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及精准发放救助资金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精准科普宣传,亮出优秀“成绩单”。通过“线上+线下”“敲门行动”等多种方式开展防灾减灾“五进”科普宣传20余次、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一次。开展主题宣传进校园活动,提升突发灾害风险意识。5月12日,联合旗教体局、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小学集中开展以“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日活动,组织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使全体师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了应对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避险和自救技能,发放500余份《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手册》,摆放十余个关于地震、泥石流、沙尘暴等图文并茂的防灾减灾知识展板等,不断提升师生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主题宣传进社区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以突发性自然灾害防御、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知识为主要内容,每月开展一次防灾减灾“进社区”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宣传物品2000多份,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开展主题宣讲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5月10日上午,在内蒙古森泰天然气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2023年鄂托克前旗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安委会各成员单位以及煤炭、电力等44家企事业单位200余人观摩。摆放《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等知识展板三十余个,向参加活动的企业职工和观摩人员发放《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读本》等800余册,不断提升公众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意识。开展主题宣讲进家庭活动,提高自然灾害的识别与应对能力。采取集中宣传和入户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播放防灾减灾知识音频,发放居民家庭安全和应对地震、火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知识单页400多张,现场赠送小水杯、手提包、急救包等宣传品300多份,面对面向社区居民讲解自然灾害逃生避险、家庭常备应急物资等内容,有力唤起了社会民众对自然灾害的高度关注,推动全民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营造了全民防范灾害风险、共促鄂前旗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鄂托克前旗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强化群防群策阵地建设,做实突发事件实战演练,持续努力,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应急有可操作性预案、救援有强有力队伍、联动有较完善机制、善后有较成熟措施,全力推动鄂托克前旗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又快又好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